文章摘要: 大耳沙蜥的奔跑速度很快,遇到危險就快速地鉆入沙丘不見蹤影。受追擊時,常貼向地面不斷擺動蜥體,急速挖土,使自身很快地埋進沙內(nèi),有時則撐起四肢,高抬前軀,舉尾背上時卷時松。大耳沙蜥的耳狀皮皺具有輔助攻擊、捕食的功能,當它憤怒、攻擊或準備逃避的時
大耳沙蜥的奔跑速度很快,遇到危險就快速地鉆入沙丘不見蹤影。受追擊時,常貼向地面不斷擺動蜥體,急速挖土,使自身很快地埋進沙內(nèi),有時則撐起四肢,高抬前軀,舉尾背上時卷時松。
大耳沙蜥的耳狀皮皺具有輔助攻擊、捕食的功能,當它憤怒、攻擊或準備逃避的時候皮褶張開,露出肉紅色的“大耳”,顯出兇狠的姿態(tài),并不停地扇動,發(fā)出“呼呼”的響聲來恐嚇對方。洞道直長,可達70-80厘米,但離地表較淺,洞口大,寬30毫米以上,洞的末端不擴大。
大耳沙蜥主要食物包括螞蟻、蜘蛛、蝗蟲、鞘翅目昆蟲及其幼蟲等,此外,在胃內(nèi)還發(fā)現(xiàn)有植物小殘片。大耳沙蜥棲息于半固定沙丘中,常在稀疏的小灌木下挖洞居住。
大耳沙蜥體大,全長150毫米左右。嘴角有耳狀皮褶。背面被大小一致的強棱鱗。尾的腹面基白端黑,但幼蜥呈基橙端黑。大耳沙蜥中亞亞種與指名亞種的主要區(qū)別是:體大,尾部約與頭體部等長或稍短。
大耳沙蜥是沙蜥屬中體型最大的,也是由中亞地區(qū)分布到中國西北部的典型荒漠蜥種。憤怒、攻擊或準備逃避時,會露出肉紅色的“耳”,并不停地扇動,發(fā)出“呼呼”的響聲來恐嚇對方。主要食物為昆蟲及其幼蟲。
大耳沙蜥分布于阿富汗、伊朗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、土庫曼斯坦、烏克蘭、白俄羅斯、土耳其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,常見于荒漠棲息于半固定沙丘中。已列入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(jīng)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。?
看起來很兇殘的大耳沙蜥,有人認識嗎?
本文由入駐排行8資訊專欄的作者撰寫或者網(wǎng)上轉(zhuǎn)載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排行8立場。不擁有所有權(quán),不承擔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(quán)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(nèi)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paihang8kefu@163.com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下一篇:陸龜爆紋什么意思?快來看看
新加坡貓的挑選指南,鏟屎官們快來get呀!
2024-03-30世界上為數(shù)不多的低泡飛鼠,你了解過嗎?
2024-03-30沒聽過多氏田鼠,不妨看看這份科普小常識
2024-03-30一種不多見的小老鼠——貢德氏田鼠常識科普
2024-03-30謝氏鷓鴣的科普時間到,來看看吧!
2024-03-29原來這就是卡氏田鼠,你知道了嗎?
2024-03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