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動植物百科 > 其他動植物知識 > 鷂鷹——不輸老鷹的鳥屆猛禽

鷂鷹——不輸老鷹的鳥屆猛禽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1 15:03:05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分類:其他動植物知識

文章摘要: 唐代的《隋唐嘉話》寫了這樣一個故事:唐太宗喜歡養(yǎng)鷂鷹,但是作為皇帝,整日如此,自然有大臣覺得不合適,未免太過玩物喪志了。尤其諫臣魏征的話,是唐太宗最不敢不聽的。一天,太宗偶然得到了一只好看的鷂鷹,但只敢偷偷摸摸地玩。魏征來時發(fā)現(xiàn)了藏在袖子里

唐代的《隋唐嘉話》寫了這樣一個故事:唐太宗喜歡養(yǎng)鷂鷹,但是作為皇帝,整日如此,自然有大臣覺得不合適,未免太過玩物喪志了。尤其諫臣魏征的話,是唐太宗最不敢不聽的。一天,太宗偶然得到了一只好看的鷂鷹,但只敢偷偷摸摸地玩。魏征來時發(fā)現(xiàn)了藏在袖子里的鷂鷹,于是耍了個心眼,跟太宗談了一整天,可憐的鷂鷹便在太宗的袖子里窒息而死了。

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古來便很出名的鳥兒——鷂鷹吧。

鷂鷹繁殖于整個北半球的溫帶和北方地區(qū)以及南美洲的南部。白頭鷂和孟塔古氏鷂分布于歐洲的大部分,從北非的地中海岸到蒙古一帶。草原鷂繁殖于波羅的海到歐洲東南部和中亞。有關的種還有︰灰頭趾鷂,見于秘魯至麥哲倫海峽;長翅鷂,分布于南美洲,特別是安地斯山以東地區(qū);南非澤鷂,向北分布到烏干達東部;亞洲中東部的鵲鷂。

鷂鷹——不輸老鷹的鳥屆猛禽

鷂鷹喙小,面上的羽毛呈臉盤狀。營巢于沼澤或高草叢中。每窩產(chǎn)4~6枚污白色或淡藍色的卵,最著名的是白尾鷂。

鷂鷹是中型猛禽,喜在近水沼澤地區(qū)棲息及繁殖。鷂鷹,一種兇猛的鳥,樣子像鷹,比鷹小,背灰褐色,腹白色帶赤褐色,捕食小鳥有時也會像大鳥一樣發(fā)起攻擊。

它的體形應該不算太大,不然塞不進衣袍里;性情也不是很兇,不然就會狠狠地啄唐太宗幾下。古代的達官貴人都非常喜歡這種小型的鷹科鳥類,因為它不會太過于危險,又比較容易馴養(yǎng),不管是拿來做寵物,還是用來打獵,都是一等一的挑選。

不過你可能不知道,在歷史上,它還有過一個清新的名字:晨風。《詩經(jīng)》中就有一首《晨風》,是這樣寫的:彼晨風,郁彼北林。未見君子,憂心欽欽。如何如何,忘我實多!

匈奴人馴養(yǎng)獵鷹可能已經(jīng)有幾千年的歷史了,在漢朝的時候,隨著民族的融合,這種馴養(yǎng)技術也傳入了中原地帶。 正如宋代詩人蘇軾在《江城子·密州出獵》中所寫的:老夫聊發(fā)少年狂,左牽黃,右擎蒼,錦帽貂裘,千騎卷平岡。這種飛鷹走狗的生活,想一下都覺得很刺激??! 從漢代以來,獵鷹就是達官貴人喜愛的玩物。北魏時期,朝廷中專門設立了馴鷹的機構,叫鷹師曹。隋煬帝也是獵鷹的狂熱愛好者,當時竟然有萬余人靠馴養(yǎng)鷹、鷂為生,已經(jīng)形成了一條龐大的產(chǎn)業(yè)鏈。 盛唐時期,唐玄宗又設立了專門馴養(yǎng)獵鷹的官署,名為鷹坊,而且各種鷹科動物還會被分門別類,蔚為壯觀。

鷂鷹——不輸老鷹的鳥屆猛禽

然而,將野生的鷹馴化成這樣一只悉通人性的獵鷹,卻需要付出異乎尋常的努力和耐心。鷂鷹是一種高傲的生物,若想讓它與人建立親密的關系,要陪伴著新捕獲的鷹,一刻也不放松,讓鷹能感受到主人的氣味,。剛捕來的鷂鷹在馴化時不可讓它吃飽,連續(xù)7到9個晝夜,在這段時間內,鷹把式需要讓鷹始終站立在自己的手臂上,接受人的撫摸,并且不可給鷹喂食,讓它始終處于一種饑餓狀態(tài),只有這樣才容易馴服,漸漸地,鷹會逐漸適應站在人的手臂上。

流傳千年的鷹獵文化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了嚴峻的挑戰(zhàn),原因是隨著人類對自然環(huán)境的破壞和對野生動物的捕殺,幾乎所有以肉類為食的隼形目動物都進入了國家保護動物名單。但是,如果你是真的熱愛鷹隼,就請不要再獵捕它們,多欣賞它們在大自然中的英姿吧。

鷂鷹——不輸老鷹的鳥屆猛禽

http://m.puxinwang.cn/news/90pib72476d.html

本文由入駐排行8資訊專欄的作者撰寫或者網(wǎng)上轉載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排行8立場。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paihang8kefu@163.com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文章標簽: 鷂鷹 鷂鷹的故事 鷂鷹的歷史